健康建筑 · 健康社区 · 健康小镇 · 既有住区健康改造 · 健康建筑产品

 

HEALTHY BUILDING - HEALTHY COMMUNITY - HEALTHY TOWN - HEALTHY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 HEALTHY PRODUCT

 

HEALTHY LIFE

健康建筑标识网

HEALTHY BUILDING LABEL

《健康小镇评价标准》T/CECS 710-2020简介

首页    健康理念    标准解读    《健康小镇评价标准》T/CECS 710-2020简介

 

1 编制背景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成环境作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健康性能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2016年7月,全国爱卫会印发的《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爱卫发〔2016〕5号)提出,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后,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9年10月31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2020年6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为了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思想,贯彻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规范健康小镇评价,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协标[2018]01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同有关单位开展《健康小镇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工作。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组织审查,2020年6月16日批准《标准》发布,编号为T/CECS 710-2020,并于2020年12月1日实施。

 

2 编制工作

 

2.1 前期调研

 

(1)健康产业小镇

 

在标准编制前,编制组对宗教文化养生、长寿文化养生、温泉养生、医养结合养生、生态养生、养老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小镇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不同类型小镇的特点,梳理了相关技术,为《标准》的编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国内外标准

 

《标准》编制前期对美国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Rating System(LEED-ND),法国HQE Urban Planning,德国DGNB Urban District,英国BREEAM Community等标准进行了梳理,查阅、分析了大量国内相关现行标准规范,如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T 50180-2018,团体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健康社区评价标准》T/CECS 650-2020/ T/CSUS01-2020、《既有住区健康改造评价标准》T/CSUS08-2020,以及在编团体标准《健康酒店评价标准》、《健康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健康养老建筑评价标准》、《健康体育建筑评价标准》、《健康校园评价标准》等,分析了不同建筑类型、场地规模、功能形式的区域和建筑中健康性能的体现和关注重点,为《标准》的技术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2 编制过程

 

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主编单位根据标准编制的专业领域、行业分布等需求组建编制组,并于2018年7月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经过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及多次小组内部会议,标准完成了权重分析、公开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于2020年6月5日召开审查会。《标准》审查会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张驰副秘书长对《标准》的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标准》能有效引导健康小镇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审查会议组成了以刘加平院士为组长、王建国院士为副组长的审查专家组,审查专家和代表认真听取了《标准》编制工作报告,对《标准》内容进行逐条讨论和审查。经充分讨论,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标准》通过审查,充分肯定了《标准》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并给与了“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度评价。

 

3 技术内容

 

3.1 章节编排

 

如图1所示,《标准》共包括10章。前3章分别是总则、术语和基本规定;第4~9章为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章节,即小镇健康性能评价的六大健康要素,以此全面提升小镇的健康性能,为人们创造绿色健康、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小镇居民的身心健康。第10章是提高与创新,主要考虑涉及小镇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采用性能更优或创新性的技术、设备、系统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小镇的健康性能。

 

图1  《标准》技术体系

 

3.2 评价指标

 

《标准》共包括100个三级评价指标,其中控制项指标24个、评分项指标68个,加分项指标8个。6大类指标由控制项和评分项组成,每大类指标满分值为100分;加分项的8个评价指标总分值为15分,但参评项目的最高得分为10分。

 

“空气”评分指标:污染源(空间布局和扬尘防治、垃圾收集与转运、采暖和厨炊采用清洁能源、禁烟、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浓度限值(环境空气PM2.5和PM10年均浓度、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监控(环境空气监测或公示、空气监测点布设);绿化(绿化面积、乔灌结合绿化带)。

 

“水”评分指标:水环境(自然水域或湿地资源保护、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Ⅳ类及以上、场地无内涝积水、人工景观水体安全可靠);给水(集中供水、公共活动区域饮用水、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排水(雨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公共厕所设置和管理)。

 

“舒适”评分指标:噪声控制与声景(声环境功能区规划和绿化隔声带、降噪措施、声景设计);光环境与视野(室内户外视野、室外功能性照明光色品质、广告和商铺标识牌、公共照明控制和管理);室外热环境(通风廊道和室外风环境、热岛效应削弱措施、不利热湿环境防控)。

 

“健身”评分指标:运动场馆(室外运动场地设置、室内运动馆规模);健身空间(室外健身空间布局、专用健身步道、室外健身设施、室内健身设施、健身空间开发共享);休闲场地(形式丰富多样、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场)健康出行(自行车出行、步行系统)。

 

“人文”评分指标:医养结合(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新型医疗救助体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心理咨询室);文化娱乐(文体活动中心、餐饮服务设施、地域特色);全龄友好(活动场地全龄友好、母婴室、交通安全便捷、交流场地设施人性化、公共厕所无障碍和配置)。

 

“服务”评分指标:管理(公共场所整洁、宠物管理、水质监管和储水设施消毒、噪声投诉、公共照明设施运行、无公害病虫防治、疫情应急预案和预警发布);设施(食品销售渠道、特殊人群食品服务、酒精销售限制);活动(免费或公益活动、健康宣传教育)。

 

“提高与创新”评分指标:健康建筑和社区面积占比、健康产业、时间银行和贡献积分制度、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及以上、场地径流恢复开发前状态、互联网健康服务、功能空间灵活设置、其他创新。

 

3.3 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

 

(1)参评条件

 

根据参评阶段,健康小镇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营评价。设计评价的重点为健康小镇采取的提升健康性能的预期指标要求和“健康措施”,评价的是小镇规划设计及健康理念;运营评价更关注健康小镇的运行效果,评价的是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小镇的健康性能。

 

1)设计评价

小镇参与设计阶段健康性能评价应具备3个条件,即:编制详细规划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30%及以上的建筑面积完成施工图设计,制定3年及以上的实施方案。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健康小镇应按相关规划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小镇内完成的施工图设计的建筑面积应超过30%,起步区道路、管线、场站点等市政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为了保证健康设计理念长期稳定的发展和落实,有必要制定未来的实施方案。

 

2)运营评价

小镇参与运营阶段健康性能评价应具备3个条件,即:公共服务设施应建成并投入使用、30%及以上面积的建筑竣工并投入使用、具备运管数据的监测系统。由于小镇建设周期较长,如何把握运营评价的时间起点,在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本标准规定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商店、办公楼等)建成并投入使用,期望小镇初具规模后能营造出正常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了增加可操作性,比照批准的相关规划,小镇内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30%,并具备涵盖小镇主要实施运管数据的监测或评估系统。

 

(2)评价方法

当小镇项目参与本《标准》评价时,应分别对相关指标的控制项和评分项,以及提高与创新进行评价。控制项的评价是达标或不达标,6大类指标评分项和提高与创新的评价是根据条文达标程度确定分值。

如图2所示,当参评小镇项目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设计评价时不包含服务部分内容),6大类指标的评分项和提高与创新总得分达到40分、50分、60分、80分时,健康小镇的等级分别为铜级、银级、金级、铂金级。

 

图2  标准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

 

考虑到6大类指标对小镇健康性能的贡献不同,编制组对健康小镇相关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了赋权。通过计算,《标准》6大类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健康小镇评价指标的权重

  评价指标

评价类别

空气

舒适

健身

人文

服务

设计评价

0.22

0.22

0.21

0.18

0.17

运营评价

0.19

0.19

0.18

0.15

0.14

0.15

注:表中“—”表示服务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4 标准特点

 

(1)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健康小镇覆盖区域较大,《标准》要求综合考虑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布局。第4.2.1条鼓励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等选址避开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合理控制小镇内施工、裸露地表等扬尘产生源,减少或避免生产或施工产生的废气、热湿空气、臭味、颗粒物(PM10、PM2.5)等进入小镇生活区。第4.2.2条要求垃圾处理站设置于小镇主导风向下风向位置,同样是避免污染气体、臭味进入小镇居住区。第6.2.1条要求不同功能区合理布置,降低工业区、集中商业区对居住区、文教区的噪声干扰。第6.2.4条鼓励小镇居住建筑与周边建筑直接距离为18m及以上,为居民提供良好户外视野。第6.2.8条要求小镇在规划建设时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环境等基础条件,利用山体、湿地、绿地、街道等形成连续的开敞空间和通风廊道,同时控制场地内风环境。第7.2.3条对小镇室外健身空间布局提出要求,以便于小镇居民的便捷使用。

 

(2)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是小镇健康性能的重要体现,《标准》对小镇公共卫生间、疫情监测及预警发布、场地灵活功能空间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置措施。第5.2.5条规定小镇集中式供水普及率不低于90%,以便于水源的卫生防护、水质净化和消毒、最大限度避免供水二次污染等;与此同时,第9.2.3条对集中供水水质监管和公共饮用水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提出了具体要求。第5.2.7条提出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景观用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卫生要求,且喷泉未检测出嗜肺军团菌。第5.2.11条提出公共厕所全部采用水厕,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抑制疾病传播,提高公众健康安全保障。第9.2.7条鼓励制定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播、蔓延的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在流行病爆发时期进行疫情监测及预警发布。第10.2.7条属于提高与创新,要求合理规划场地空间,注重平疫功能转换。

 

(3)医养结合

 

《标准》鼓励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医养结合的理念,以更好地满足小镇居民看病和养老的需求。第8.2.1条对小镇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配置指标、布局、医院等级等。第8.2.2条要求小镇设置新型医疗救助体制,例如互联网健康档案、智慧医疗平台等,为小镇居民医疗救治提供便捷帮助,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第8.2.3条鼓励小镇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缓解养老压力。第10.2.6条属于加分项,在第8.2.2条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4)健康出行

 

《标准》要求设置专门的骑行和步行道路,以满足小镇居民出行和锻炼身体的需求。第7.2.11条鼓励为小镇居民选用骑自行车的出行提供便捷的设施和条件。第7.2.12条提出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并与绿地、山体和水系等相结合,以便居民选择方便、安全地选择步行交通和锻炼身体的方式。同时,鼓励小镇开发郊野徒步路线,让人们在运动中感受大自然,同时增加运动量,促进身心健康。

 

(5)低影响开发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小镇开发过程中,对周边河流、湖、塘等自然水域和湿地资源,场地径流等产生的负面影响,《标准》设置了针对性的条文。第5.2.1条鼓励小镇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小镇河流、湖、塘等自然水域和湿地资源,并对其受到保护的面积提出了具体要求。第5.2.3条提出结合地形、地貌等场地竖向条件,利用重力自流,组织地表径流。第5.2.10条要求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合理利用场地空间实现雨水减排和再利用,并利用生态设施削减径流污染。第10.2.5条属于加分项,对小镇场地径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场地外排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外排量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当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要求的高值。

 

(6)地域特色

 

《标准》提倡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凸显地域特色。第8.2.6条鼓励健康小镇把文化、民俗和商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商业活动—小镇休闲—历史文化”三者相互融合,营造活泼的小镇氛围,形成小镇的特色。第8.2.7条提出配置展示风情与特色、历史人文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小镇客厅,向居民游人展示小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加小镇的归属感。第10.2.2条属于加分项鼓励在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交通辐射网络等优势,发展健康产业,打造以养生、科技、医疗、休闲等为主题的特色健康小镇。

 

5 结束语

 

《标准》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以创造绿色、健康、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目标,首次建立了以“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健康小镇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规划与运营的协调,区域环境与微环境的统一,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兼顾。《标准》的实施将对促进我国健康小镇发展、规范健康小镇评价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健康建筑”系列标准之一,《标准》与《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健康社区评价标准》T/CECS 650、T/CSUS 01等相互配合和补充,实现了我国从单体健康建筑向健康区域的跨越发展。

 


本文引自《中国绿色建筑2021》

作者:王清勤1;孟冲1,2;朱荣鑫1;陈一傲1;曾璐瑶1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标准分享的内容详见网站首页或 http://healthybuildinglabel.com/newsinfo/1555190.html

2021年9月18日 15: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