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大会】住宅设计如何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转载自“健康建筑联盟”微信公众号

2023年8月25日,“2023(第五届)建筑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城市健康人居环境营造与更新”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分享了“住宅设计如何促进身心健康”主题报告,报告从住宅平面布局和设施设备配置两方面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出发,介绍了增加住户健康的设计要素,阐述了最终推动健康住宅的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周燕珉
演讲内容
住宅平面布局促进身心健康

“分得开”是指合理划分生活领域,保证各代人、夫妻之间同处一屋时也有独立空间。例如,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年轻人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活动区域需要考虑适老化,包括卧室内设计独立卫生间等。夫妻生活空间也需要有所区分,不同家庭成员分工不同,对于室内功能房间的需求程度也不同。设计住宅时应尊重家庭成员的独立和隐私,给每个人留有距离感和私密空间。

卧室布置相对集中,容易产生矛盾

“端得平”是指保证公平的居住条件,成员多的家庭设计尤其需要注意空间分配的平等和公正。如今“二胎家庭”越来越多,设计儿童房时应注意孩子的公平性问题,在儿童成长的不同周期改变儿童房的布置形式,使之满足儿童不同阶段的需求;同时保证两个儿童享有几乎一致的居住环境,此外,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对儿童房的窗户和墙体分隔的位置提前考虑,能满足孩子各阶段的需求。养老房的设计也需要注重平等,老年人在建筑中活动的时间更多,特别注重生活空间的采光等条件,因此在保障老人有各自的私密空间的基础上,也应设计分配同等的、有充足采光的房间。

“合得来”是指代际有交流互动,家庭成员既有私密空间,也有公共空间。周教授提到,住宅设计应注重洞口、门口的对位,这样位于视线中心的人视线通透,孩子关着门时就有自己的空间,而开着门时就可以和客厅的人互动,既保证了孩子的隐私,家庭成员之间也能相互交流。

洞口、门口对位,视线通透
设施设备促进身心健康


周教授表示:“住宅设计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设计不仅要利用好住宅面积,更要关注住户的需求,健康住宅需要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与设施设备配置,家装-家具-家电一体化设计会越来越多,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将进一步推动健康住宅的发展。”
往期回顾: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适应建筑行业市场发展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环境,2017 年4 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共计22 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由致力于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健康宜居环境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计院、地产开发商、医疗机构、设备厂商、物业管理公司、施工单位等有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联盟跨越传统建筑行业,凝聚医疗卫生优势资源,旨在推动跨学科、全方位的产业主体汇集,促进技术交流合作,助力科技服务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领中国健康建筑产业发展。
联盟以以人为本、产研结合、创新驱动、服务行业为引导,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工作原则,从事健康建筑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标准规范编制、产品设备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推动、信息平台建设、健康理念普及、产业人才培养,通过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行业共荣拉动核心凝聚力,加速科技创新提升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