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大会】房屋全生命周期长效机制研究
2023年8月25日,“2023(第五届)建筑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新时代好房子内涵和技术路径”分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绿色建筑处处长梁浩研究员分享了“房屋全生命周期长效机制研究——房屋体检、养老、保险制度”主题报告,报告从中国房屋发展背景入手,介绍了我国房屋体检、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演讲内容
我国城镇化发展步入下半程,预计在2035年左右房屋总量基本稳定,因此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品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于房屋资产的运营而言,应从建房、卖房逐渐过渡到运营城市;对房屋的使用属性而言,超过一定年限的房屋建筑将面临频繁的维护需求,房屋部件故障率呈现“浴盆曲线”特征。梁处长提到,广州有近四成家庭居住在楼龄超过20年的房屋中,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因此,构建房屋全生命周期长效机制,是城镇化步入下半场的必然选择。我国2023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形成房屋安全长效机制,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等制度,让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有依据、有保障。
电梯使用年限与故障率的“浴盆曲线”
房屋体检
虽然房屋鉴定起步较早,初步构建了多种类型房屋鉴定标准,但都是主要用于建设阶段验收所需参考,尚无以房屋体检命名的标准规范和政策。目前房屋体检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以及房屋质量关键环节没有形成强制性、周期性安全检查制度;房屋安全鉴定指标维度单一,可操作性较差,未建立系统性体系;房屋安全管理资金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相应引导机制。
房屋鉴定相关标准发展历程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应针对不同建筑设立不同体检目的,并连同政府和市场共同调动房屋体检的积极性,构建房屋高质量建设发展。
房屋养老金
房屋养老金基本等同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但维修金适用范围较窄,仅限于商品房、自建房等多业主共有利益的居住建筑,而其他类型房屋维修高度依赖政府补贴,给政府带来较大负担;除此之外,维修金启用程序繁琐且耗时长,使用中存在成立业主委员会难、政府代管的满足“双三分之二”条件难和申请资金的程序手续难三大难问题。
目前应探索资金动态存续、扩充收缴来源、减少资金积压;并通过二次增值的方式,增加闲置资金的利用方式;以及通过优化决策程序和差异化分摊机制,畅通资金利用渠道,以扩充房屋养老金。同时应适当设立强制性维修条件,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底线安全。
房屋保险
广义的房屋保险包括房屋工程质量保险和房屋保险,对于房屋工程质量保险而言,其探索起始时间早,已进行地方试点,计划逐步强制推广,但建设公司为节约成本、保险公司缺少相关工程质量保险经验,供需两端缺乏积极性;而对于房屋保险而言,侧重于推广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经历地方探索到国家发文再到全面覆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较少对房屋检测和维护提供保障,一般也不保障公共部分和共用设施设备。
针对房屋工程质量保险,应按责任主体差异推出不同险种,并规定开发商必须购买相关房屋工程质量保险,并及时引入第三方开展质量检查以控制风险。针对房屋保险,应当形成分类别、分层级的精细化保险体系。梁处长举例到,日本形成的是“火灾保险+地震保险”的体系,火灾保险面向常见灾害,协同市场参与;而地震保险面向巨灾,需要政府参与,各部门分类负责,可灵活应对不同情况和需求。
日本的房屋保险精细化体系
梁处长总结到,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长效机制,关键环节在于前端的及时识别与发现房屋问题、中端的房屋更新责权分配以及后端房屋更新的技术支持。最终形成房屋体检的全套技术方法和评估体系,结合公共基金、财税、金融等多项制度扩大资金来源,构建运营视角下的房屋运维更新管理模式。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适应建筑行业市场发展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环境,2017 年4 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共计22 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由致力于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健康宜居环境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计院、地产开发商、医疗机构、设备厂商、物业管理公司、施工单位等有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联盟跨越传统建筑行业,凝聚医疗卫生优势资源,旨在推动跨学科、全方位的产业主体汇集,促进技术交流合作,助力科技服务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领中国健康建筑产业发展。
联盟以以人为本、产研结合、创新驱动、服务行业为引导,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工作原则,从事健康建筑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标准规范编制、产品设备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推动、信息平台建设、健康理念普及、产业人才培养,通过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行业共荣拉动核心凝聚力,加速科技创新提升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