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 · 健康社区 · 健康小镇 · 既有住区健康改造 · 健康建筑产品

 

HEALTHY BUILDING - HEALTHY COMMUNITY - HEALTHY TOWN - HEALTHY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 HEALTHY PRODUCT

 

HEALTHY LIFE

健康建筑标识网

HEALTHY BUILDING LABEL

把“健康优先”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把“健康优先”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深入把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全面认识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和健康质量的新需求、新期盼,将人民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让健康事业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保证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在发展理念中充分体现健康优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和现实反映,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健康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民生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坚持健康优先,就是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更加坚决、全面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利益,夯实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根基。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突出健康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健康的民族,才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人民健康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压舱石。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健康为基石的现代化,其内在目标自然包含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成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优先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深入把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全面认识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和健康质量的新需求、新期盼,将人民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让健康事业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中向健康倾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保障全民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宏观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就业等社会因素都会对人民健康产生深刻影响。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我国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内容之一。贯彻落实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全面推动教育、城乡建设、工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将人民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维护和增进健康为目标不断优化政策措施;要发挥政府对卫生健康投入、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先支持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优先培养培训医疗卫生人才;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利用、公共卫生监测、环境监测等大数据应用和数据集成共享,构建现代化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机制,完善考核问责机制;要强化组织领导和跨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健康城市、卫生城市(镇)创建、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等健康促进项目和行动,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共建共享中营造健康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并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构建环境友好、健康友好型社会,夯实人类生存与健康基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和组织工作优势,做好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以完善公共卫生环境设施为基础,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社会健康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强化人口密集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多部门协同联动,做好健康促进与教育,实施好全民健身、合理膳食、健康中国行动等重大健康工程,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有效提高人民健康素养。

(姚建红,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健康报

2023年12月14日 13:54
浏览量:0
收藏